阅读:0
听报道
日前有一个新闻是知乎完成D轮融资,目前估值约10亿美元。
首先恭喜知乎!
从公开的信息来看,这次融资似乎和知乎live、值乎、知乎书店这些知识市场的建设有很大关系,特别是live,数据上比较好看。
但我的看法稍微有点不一样。我觉得知乎在现阶段的持续成功,主要还是基于免费的知识分享之上。知识市场的建设只是锦上添花。
而且在我看来,知乎是现在中国最好的知识平台,也可能是唯一有真实价值的知识分享平台,并且这个价值也是基于其主体的免费问答和专栏,而绝不是live等等。
当然说这些话,从我个人角度来讲略有些矛盾,因为我当然希望自己能多通过知识分享来赚钱,但就我的客观观察和亲身体会来说,不得不说,免费的知识分享以及所激发的内在动机和成就感,对于一个知识分子来说,仍旧是最棒的。
至于赚钱呢?不是不要赚钱,而是真正能靠分享知识赚钱的人并且是持续赚钱的人一定极少数!
这里我简单分析一下。
靠内容赚钱的正面和反面:
绝大多数内容的客单价是很低的,跟卖一双鞋都没法比,所以要靠内容赚大钱,需要走量,有比较高的产出,量大才有可能赚比较多的钱。
但真正的知识工作者知道,要钻研一个课题,原创出一些知识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需要很大的时间投入,才可能产生一点点知识,所以绝大多数知识工作者是在高校里,靠财政养着的。
那么野生的市场化的卖内容的人,怎样才能量大并且有产出呢?主要就是三条路走:
1. 写小说、剧本。小说是虚构的嘛,虽然写小说也很难,但跟原创知识相比,走量还是容易许多,再加上,下游对接资金丰腴的影视业,所以写小说、写剧本发家的还是不少。
2. 做(自)媒体。写媒体稿件,大多数时候浅尝辄止就可以。在传统媒体时代,你只需要做一个“知道分子”,不需要做“知识分子”。在自媒体时代,你甚至不用做知道分子,只要会搜索、会洗稿就可以了,跟跟热点,熬熬夜,煽煽风,点点火,粉丝就嗖嗖涨,不是太难的。
3. 做知识的二传手。把现成的知识吃进去,消化一遍,再喂给懒懒的不想动脑筋的人,这目前俨然是一个大产业。但做好知识二传手不容易的,时间投入产出比并不高,所以必须要一个比较大的内容团队,才能持续产出,单枪匹马就不可行。当然单枪匹马也有,那就是同一个内容不停地换场子讲呗。
这么一看,给野生的原创的知识生产者的空间就很小了。以前流行一句话叫“饿死诗人”,现在也可以说,“饿死知识生产者”。
但这也不能太抱怨,因为知识不好卖本身是有原因的:
1.一个人的知识建立在前人知识的基础上,不是凭空产生的,所以当你卖你的知识的时候,实际上享受了前人研究的红利。
2. 因为你的知识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所以你要做到个人知识的稀缺性很难,你想说的东西,很可能有不少人已经说了。
3. 知识其实是个半成品。知识要变成一个有实际用处的东西还需要转化,比如去适配具体的场景,比如把知识内化成技能。“了解知识”和“做事能力”之间是有距离的。
所以卖知识怎么卖,一个有效的知识市场怎样搭建,这真是一个难题了。
在以前,知识的售卖是通过权威性完成的,比如高校就是权威。
现在,知识的售卖是通过偶像化完成的,比如包装出各种知识明星。
但你发现,近些年,大学生的就业是个老大难问题,并且应届生的薪资水平是蛮低的;同时,包装出的知识明星,宣传的和实际的总会出现落差,很多人会大呼上当。
所以现有的模式都存在问题,或者是不可持续的。
那么,对于一个严肃的知识生产者来说,他到底可以怎么走呢?
也许有四个途径:
1. 用形式上的创新来包裹严肃的知识/思想内核,以达到知识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平衡。
2. 把自己的知识半成品转化为成品,或者是结合场景是指模块化或产品化,或者把知识技能化。
3. 将传授知识转变为传授技能,并且达到很高的技能传授成功率,技能教学由于实用性可以获得比较高的客单价。
4.用其他方式先让自己致富。
上面每一条路都很有难度。而自媒体的路,知识二传手的路,都是便捷通道。从功利的角度去算计,“聪明人”都会抄近道。所以这些近道上挤满了人。
而愿意并且坚持去走难路的人,要么是才华独绝,要么是傻傻地相信自己才华独绝。但人类的历史总是在证明,最终推动世界的,也恰恰就是这些孤独的傻冒吧。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