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的四小时演讲没有用哪些词?
今天早上一睡醒,一翻朋友圈就被张小龙的四小时演讲刷了屏。
张小龙一手缔造了微信,被誉为中国最牛的产品经理,早先我对他的演讲印象深刻,他虽然没有心理学背景,但是思考问题很有心理学者的味道。
所以一整个上午我都在研究他的最新演讲,我以前是做用户研究工作的,在用户体验部门任职多年,对于怎么研究“用户”,算是一把好手,但是读了这份讲稿,依然觉得收获很多。
不过他说的话,通俗易懂,不需要太多...
今天早上一睡醒,一翻朋友圈就被张小龙的四小时演讲刷了屏。
张小龙一手缔造了微信,被誉为中国最牛的产品经理,早先我对他的演讲印象深刻,他虽然没有心理学背景,但是思考问题很有心理学者的味道。
所以一整个上午我都在研究他的最新演讲,我以前是做用户研究工作的,在用户体验部门任职多年,对于怎么研究“用户”,算是一把好手,但是读了这份讲稿,依然觉得收获很多。
不过他说的话,通俗易懂,不需要太多...
汪曾祺先生有一本书叫《晚翠文谈新编》,汇编了许多篇讲自己写作心得的文章。里面多次强调的一个观点就是要注重“文气”。文气是什么?文气是潜隐在行文中的连贯感和节奏感,好的文笔,它的文气是连贯流畅不生涩的。糟糕的文笔,你怎么看、怎么读都会觉得磕磕绊绊。比如汪曾祺的文章,每个字、每个词拆开来,太寻常了,但是连在一起看,就会感觉到气韵生动,非常美。
这就像我们中国的书法,书法练到一定程度,绝对不是单个...
大约两年前的一天,海贤兄和我漫步在福堤上,这条贯穿西溪湿地的长堤在傍晚的余晖下静谧而温婉,我们不知不觉就踱了很久。
我们在讨论以后的路该怎么走。老实说,当时,这两个在知乎侥幸成名的心理学者对未来感到有些不知所措。
聊了许久以后我说:“我还是想写书。倒不是一定要写成畅销书,畅销毕竟是可遇不可求的,看运气,但是我至少可以写一本长销书。”
我故意加重了“长”这个字的语气。
“我懂,我懂。”动...
2010年的后几个月对我来说,是个艰难时刻。我刚刚拿到了博士学位,又在老家举行了婚礼,人生中的两件大事相继完成,本应非常美满,但是现实的阴霾却让人窒息:我没有找到工作。
是的,我在浙大心理系勤勤恳恳学了九年心理学,可是却没有找到工作。在此之前,我曾在两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用户体验部门实习,也曾在两所高校当过编外教师,就在此前不久,我还在给一所学校的心理学本科生教授两门主干课程《普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
王云五是一个传奇。
他于1888年出生于上海,广东香山人士,家境贫寒,自幼体弱多病,并且没有受过系统教育。十一岁时才入私塾,因家庭变故几进几出,断断续续读了五年,自此就再也没入过学校读书,但不论在校还是休学期间一直勤勉自学不辍。到了十七岁时他在一所英文学校读书,因学业拔尖而被该校的英国教师提携为助教,并得以翻读该老师私藏的上千册英文典籍,眼界大开。十八岁时在另一家英文学校“益智书室”任唯一的正职教...
作为一个在高校里学了9年心理学、在公司里用了四年多心理学的老学长,很想为心理学专业的学弟学妹们写点什么。
心理学在表面上看是一个颇有魅惑力的学科,可凡是进入心理学科班学习的学生,恐怕多少都有些失落,心理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秘和神奇,甚至很多时候,它是一门有些干巴巴、松垮垮的学问。
心理学专业在就业市场的吃香程度也只能说一般,对口的岗位并不多。而且,许多初入职场的心理学毕业生会困惑:自己学了背了...
这个世界让我困惑不解。
铺天盖地的自媒体袭来,似乎人人都在写作,都在长篇大论,都在对时事热点发表见解;又或者,人人都在争做网红,开网店,接广告,吆喝买卖;又或者,人人都在创业或者准备创业,参加各种创业聚会,秀PPT,秀情怀。
慷慨激昂、摩拳擦掌、试比天高。
我不知道他们都在忙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忙。形形色色、来来往往的人,眼花缭乱、千变万化的说辞,也就是为了求一个结果:博眼球。
越炫目的东西越能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