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 每个人都有病

一次我在一个微信群里说:“社会上风气不好,喜欢嘲笑别人有毛病。其实每个人都有病,类型、轻重不同而已,干嘛要去嘲笑别人呢?”

有个人表示不服:“我确定自己没病,生理、心理都很健康!”

我马上抛出早已准备好的问题:“你有蛀牙吗?”

那人就不说话了。

2. 废物与天才

阿春有一个“废物论”,就是她由衷觉得自己是一个“废物”,既然是废物, 那么就用不着尽力去追求什么让自己痛苦挣扎的东西,就不会被什么东西所捆绑,只要随性去做自己此刻想做的事就好了。

我恰与此相反,我不认为我是个废物,反而认为我是个“天才”。所以我有很强烈的冲动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以充分发挥我的天才,若是遇到什么困难,也相信自己一定能踏平而过。

虽然我和阿春心里的那个模子不同,实则殊途同归,都成了打不死、输得起的人。

3. 浓缩

看到一个微博ID叫“假装在写作业”,不禁莞尔。

这证明了,有时候过往的人生也不过浓缩在一个短短的名字里面。

4. 就是那么一点

你喜欢一件衣服,不是因为喜欢它的每一处针脚,而可能只是喜欢它某一个细巧的局部。

同样,你喜欢上一本书,可能只是因为书里的某一句话,弹拨了你的心弦。

喜欢一个人,不也是这样吗?

5. 凑整

凑整的心态是非理性的。比如我们做工作计划时常写“某某整点/半点开始做某件事”,细想一下,你进入状态的时间一定不会是凑巧在某个整点上,于是很多时间就这么被浪费掉了。但也许只有写上整数,人们才会觉得这件事是重要的,乃至你的态度是庄重的。

所以整数给人以“仪式感”,让你不便挣脱。

6. 严肃时刻

我儿子天生是个乐天派,4岁的他整天笑哈哈的,唯独他向我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时,表情异常严肃。一开始我不理解他的这种严肃,后来我突然明白了:哦他在求知呢,他是人类的一员。

7. 过去的我

我 儿子经常会说“我小时候怎么怎么样”,一开始我们偷偷笑他:“难道你现在不是小时候吗?”后来我发现是我们大人错了,孩子并没有错。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应 有一个“过去的我”,像一盘发黄但珍贵的录像带,供“现在的我”反反复复观摩。孩子虽然小,难道不能有自己的录像带吗?

8. 25小时与23小时

“如果我每天有25个小时该多好啊!”

“25个小时为什么好呢?”

“这样我可以做比别人更多的事情啊,现在时间很不够用啊!”

“也就是说,当你拥有的时间更多了以后,你反而更忙了?”

“是吧……”

“那如果你有26个小时,会不会比25个小时更忙?”

“嗯……”

“那么反过来,如果你每天只有23个小时,会不会轻松一点呢?”

“那不会啊,时间更不够用了,我得更加勤快才行!”

“哦,那么你拥有25个小时还是23个小时有什么区别呢,结果不是一样的吗?”

9. 太快了

当陀螺飞旋时,陀螺成了一个模糊的影子。当我们进食太快时,只能感受到机械的填充感。 所以当一件事情运行得太快时,它就变成了另外一种潦草的样子。

哦,我相信,如果电影《变形金刚》里的汽车人慢一点变身,让我把每一处转换的关节看清,我会获得更大的快乐。

10. 球迷辛苦了

观看足球比赛是很累人的,这事本身就是一项运动。你看这么多小人同时在跑,你都得聚精会神地盯着,这已经超过人的大脑负荷了,所以足球转播中会插很多回放怕你没看清楚,也怪不得看球的人要喝着啤酒就着点心来补充能量。

这跟去电影院看电影不一样,你不需要回放,而爆米花也只能起到增肥的作用。

11. 只想去完成的事

如果做一件事的目标是把它完成,那么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呢?

我只会尽量快速地去结束它以换回一个结果,而不在意这件事情本身。我无法期待这样的事情给我的人生留下什么值得回味的痕迹,比如高考和洗碗。

12. 我到底喜欢什么呢

"采铜老师,我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应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我该怎么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呢?"

“想这么多干嘛,赌一把会死啊?”

———————————————————————————————————

本专栏现已开通打赏。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写得不错,不妨赏点钱,多少随意。目前写作是我的主要收入来源,你的支持能激励我坚持自由创作的道路、写出更好的作品,谢谢。

话题:



0

推荐

崔翔宇

崔翔宇

22篇文章 5年前更新

网名采铜,启智新书《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作者,知乎网知名作者,心理学博士,专注于学习、思维与创新方法论的研究,另已出版知乎“盐”系列电子书《开放的智力》《深度学习的艺术》。

文章